语文博大精深,刚刚上学的孩子是不是觉得很难呢?爸爸妈妈你们对此也束手无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具准备:
1、各种家用电器的挂图。
2、文中词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在家里经常用到一些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等,还有更多的电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这些电器的名称是如何写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用横线标出,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
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
看哪名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即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拼读音节。
可采取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4)理解字义、记住字形。
①学生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③指名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要重点点拨。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音: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立字下面加上一个日字。音乐、音节、音符。
脑: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恼字左面的竖心旁换成月字旁。脑子、脑袋、脑海。
视: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见字左面加上示补旁。电视、视野、注视。
冰: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水字左面加上两点水旁。冰棍、冰雹、冰冻。
冰是水变的,所以左边是两点水。
箱: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相字下面加上竹字头。冰箱、箱子、木箱。以前的箱子多是用竹子编的',所以是竹字头。
调: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周字左面加上言字旁。空调、调动、调配。
吸: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及字左面加上口字旁。吸引、吮吸。吸东西常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器: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中下结构。犬字上面两个口字,下面两个口字。电器、器具、武器。
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先字左面加上三点水旁。洗衣服、洗手、冲洗。洗要用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张: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长字左面加上弓字旁。开张、张贴、张扬。
句: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狗字左面去掉一个反犬旁。句子、句式、疑问句。
(5)巩固。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脑、音、视、冰、箱、调、吸、器、洗、张、句。
②出示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认读、抢读。
电脑、音响、电视机、冰箱、空调、吸尘器、洗衣机。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③练习词语接龙:
冰( )( )( )
脑( )( )( )
(6)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器:上中下结构,书写时要紧凑些,不要写得太长。
句:注意,口字的位置。
冰:左边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箱:上小下大,下面左右两边齐。
洗:左边三点水,要和冰区分开。
③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
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④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老师要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三、再读课文。
①在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②边读边看插图,看书中插图都有什么,并让学生指图说词。
③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学目的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材分析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具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同样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除了编顺口溜,还可以猜字谜,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求知欲望。
如:1、一口咬掉牛尾巴----告。2、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觉----休。3、牛走独木桥——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验识字写出字的乐趣。
2、掌握猜、问、查三种基本识字方法和认、想、写、用四种汉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上学到现在,你们应当认识2000多个生字了吧,可能有的小朋友认识的字更多。那么,你们平时都用什么办法认字的呢?(引导生说出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
师: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都是认字的`好办法,那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呢?理由?
其实,这三种办法各有好处,在平时我们要灵活运用。
(板:认:猜、问、查)
师:现在谁来把上面的字读出来,看谁摘的果子多。
师:遇到困难了吧?现在对于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查字典)用什么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过渡句:我们中国的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文字的总量超过了4万多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汉字的王国去探索的奥秘。
二、探索奥秘,掌握识字方法
(一)出示“鹅卵石小路”
这条鹅卵石小路有点特别,它上面的鹅卵石上面都有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它的?(出示象形字图片)
师:它们都是独体字,这些独体字又可以组成很多很多个新字。下面我们来看---
(二)出示“采蘑菇”
1、指导读准题目
2、小兔子想要采蘑菇,你来帮帮它,这些蘑菇可以组成哪四个新字。
3、从这几个新字,你还能认识哪内个字?(引导生用换一换的方法)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刚用过的“加一加”、“换一换”的认字方法,你还知道哪种?(减一减、猜字谜、编儿歌)
(板: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编儿歌)
师:我们再来看个更有趣的—
(三)出示“我爱动脑筋”
1、请生读,发现了什么?
2、师:我们大家在认字的过程中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字的结构,哪部分表音,哪部分表意?
(板:想:字的结构,表音?表意?)
3、师:你能不能给“青”加个部首。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四)出示“我的本领大”
1、看谁能把这几个球准确地投入篮框里
2、如果让你教一年级的小朋友,你准备怎么教?
赢:加一加;坐:猜字谜:求:减一减:蚂:换一换
三、指导汉字的书写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认识汉字的好办法,鼓励鼓励自己吧!那你能把字写好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易错的地方)
第一关:听写:游、翠、琴
第二关:写对写好:火、重、爽、之
四、汉字的运用
师:同学们,照样子说一说,汉字王国的大门将永远为你敞开思想。
龟——海龟——可爱的海龟——海底世界里有许多可爱的海龟。
馨——温馨——温馨的家庭——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阔——宽阔——宽阔的马路——临汾有许多宽阔的马路。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比如带“巾”的字:运筹帷幄的巾帼用人民币买了一条扫帚,吊起来用手帕擦帽子,还可以用歌词记忆,比如带“心”的字:思念是一种很悬的东西,如影随性无声又无息。如此一来,这些具有特定部分的文字将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教学突出形义关系
要让从未接触过汉字的学生分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是不现实的。如果告诉学生"山"是个象形字,学生可能会纳闷,"山"字象形吗?象形就应该有一定的图画性,这个汉字好像已经找不到这样的特征了。象什么形?的确,学生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从象形字的角度去教他
们,因为"山"这个汉字从古字形到现代所用的字形之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演变线索,学生知晓了这个汉字演变的轨迹以后,自然就会将"山"这个字形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在脑海中联系为一个整体,下次重现时,无论先说意义还是先见字形,都能很快地将形义结合起来。再如"女"字,学生一定会觉得奇
怪,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用这个字形来表示女性?教师如果能写出该字的小篆字形,并且解释字形象一屈膝跪地的人形,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是双手交叉下垂、低眉顺眼的样子,所以发展成今天所写的字形。这样说明以后,学生就能理解"女"字的写法了。又如,"男"字由"田"和"力"组成,因为
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田"指田地,"力"指一种用来耕地的农具,男子的力气大,耕地应该由他们来做,所以"男"的字形借这样的意象来定型,从而表示男性的意义。"男"和"女"是两个经常会看见和使用的汉字,所以学生明白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后,有助于他们记忆这两个汉字的写法。
象形字、会意字的学习,从理解记忆的方式看,通过记形义关系,比记形音关系更容易,单从形音的角度去识记,一个个象形字、会意字在学生眼里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单凭这些抽象符号去记音,再加上同音字,就更增加学生识记汉字的难度了。而通过理解字形与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
再去记音,那么字形就成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该汉字音义的一个拐杖了。我们常常说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化石,其实主要还是指通过汉字的字形能窥见汉民族古代的思维方式和民俗文化。比如,古代关于酒器的文字很多,我们就明白酒与古代人的生活是休戚相关的,以"女"为部件的汉字很多,而且
意义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类,我们就知道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如此等等都说明汉字的字形还是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的。象形字、会意字就是我们发掘汉字表意特性的根基,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渐知晓一些象形字、会意字的表意取象,对他们形成汉字字感是极有利的。
孩子天性爱玩,如果能够寓教于乐,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将一些汉字编成顺口溜,会让汉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如“从”字:两个人做朋友,一前一后跟着走,比如“春”字,编为:三个人一起晒太阳,再比如比较复杂的”碧“字,编为:王大娘,白腚帮,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同样,在识记一些形近字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中国汉字最初并不是咱们看到的形象,而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最早是绳结,后来是象形字,最后才是现在的简体字,但很多汉字依然保持着象形文字的意义,因此,画图识字法也不失为一个认字妙计。”杨老师说道。
在识记汉字过程中,用笔勾出一个事物的大致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这样比语言传递的信息要直观形象,更容易接受。
如识记“日月水火”等汉字 ,学生在纸上画一条小河,连着画三座小山,接着因势利导,把小河演变成“水”字,把小山演变成“山”字。这样既能够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意义,又记住了汉字的形,构成了深刻而牢固的印象,提高了识记汉字的效率。
通过给汉字换偏旁,加深记忆。如在识记“跟”字时,可以联系以前认识的汉字来进行记忆:“跟”,把“很”和“双人旁”换成“足字旁”;“课”,把“一棵树”的“棵”的“木字旁”换成“言字旁”等。
当然,在识记汉字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争论,从部首、结构等方面,给字归类,寻找学习的规律。
如学了许多“木字旁”的字以后,学生都知道这些带“木字旁”的字大多很树木有关。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归纳:和“水”有关的字大部分都带有“三点水”,“月字旁”一般都和身体有关等。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词语的收集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程序: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六、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